听新闻
放大镜
亲职教育唤醒“迷途少年”
2022-09-26 16:34:00  来源:检察日报

  “晓军(化名)还好吗?”“放心吧,上个月的心理疏导很有用。现在他边学习边锻炼,还挺充实的。”这是近日海南省海口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助理王丽与晓军母亲的一段对话。

  晓军是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受理该案后,海口市检察院第一时间给晓军安排亲职教育、提供司法社会工作服务,引导他顺利回归社会。这也是海口市检察院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形成的有担当、有温度的“未检+”工作新模式。

  受人指使,少年走上诈骗路

  今年5月,17岁的晓军因涉嫌诈骗罪被移送到海口市检察院审查批捕。在接受讯问时,晓军时而表情麻木,不发一言;时而情绪激动,泪流满面地说:“我真的知道错了,我想爸爸妈妈……”

  “表现冷漠就说明他不把这件事情当回事,情绪激动则是排斥、抗拒外人对这件事的参与。”王丽说,这并不是他们希望看到的反应。针对这起案件,海口市检察院专门成立了一个办案组,办案的同时对涉案未成年人开展观护帮教,晓军就在其中。

  原来,晓军参与了一个有组织的电信诈骗犯罪团伙。在他人指使下,晓军主要负责用公司发放的手机注册微信号,然后找一些美女照片,引诱被害人在赌博网站上赌博,从一开始让对方赢钱到想方设法骗对方钱,再把对方拉黑。晓军对这一连串的操作是有初步判断的,也知道这可能涉及违法犯罪。

  “这是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亲戚朋友都以为我做得不错,突然辞职了,别人怎么看?”晓军对办案组检察官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通过进一步了解,办案组检察官得知晓军因法律知识匮乏,受他人指使实施了犯罪行为,被羁押后缺乏安全感、害怕父母责怪,内心十分不安。一想到不能与父母团聚,晓军情绪波动更大,多次有过激举动。

  亲职教育,解开涉案未成年人心理“疙瘩”

  为了稳定晓军的情绪,促其配合案件侦查,办案组检察官为晓军母子俩安排了亲职教育。

  亲情会见中,在检察官的引导下,母亲从心灵关爱、家庭温暖、未来期望等方面与晓军进行了沟通谈心。看到母亲眼中饱含的泪水,晓军也落下了悔恨的泪,他知道了父母并没有因为他涉罪而放弃对他的关爱。他也慢慢放下了心理包袱,表示一定会好好表现,争取早点回家。检察官在亲职教育后对晓军进行了法治教育,鼓励他不要自暴自弃,要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亲职教育是海南省检察机关未检部门为进一步疏解涉案未成年人的心理压力,达到教育、感化、挽救的目的而采取的一项举措。”海口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杨兵介绍,该院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充分发挥亲职教育的感化作用,通过从问题家庭到正常家庭的重构,用亲情唤醒涉案未成年人心中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吸取教训、接受教育。

  心理疏导,帮涉案未成年人重树生活信心

  “亲职教育让涉案未成年人打开心结,这只是对他们开展观护帮教的第一步。”专案组检察官罗宗煌介绍,对像晓军这样的涉案未成年人,海口市检察院还委托友善社工组织及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他们及其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

  5月21日上午,一场集合多方社会力量的观护帮教活动在海口市检察院未检部门举行。“你还小,你现在一定要好好读书。”当天上午10时许,未检检察官、社工、专业心理咨询师一起对晓军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服务。交谈中,晓军一开始还是比较谨慎,在心理咨询师的耐心引导下,他才慢慢打开话匣,并完成了心理咨询师的测评。

  罗宗煌说,经过心理测评和沟通,可以看到晓军潜意识的不安,但他其实是乐观开朗的孩子,心里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缺乏社会阅历,对事情对错判断不准确。

  “我想回学校读书。”在交流过程中,晓军终于鼓足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却遭到了母亲的质疑。母亲怕他只是突发奇想。细心的检察官发现,晓军的母亲对家庭教育缺乏正确的方式方法。于是,检察官单独为她开起了“小灶”,让她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对待孩子的想法一定要耐心、正确引导。

  最后,检察官向社工移交了晓军的资料,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帮教方案,并现场与晓军的母亲签订了观护帮教协议书。

  用法律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用深情帮教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用细心呵护未成年被害人、用爱心为一个个孩子点亮星火……近年来,海口市检察院始终把为民办实事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融合推进,通过“未检+”工作模式发动家庭、社工、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各方力量,加强未成年人检察社会化建设,健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帮助罪错未成年人“无痕”回归社会。

  仅今年上半年,海口市检察院对涉案未成年人开展社会调查、观护帮教、心理疏导等服务达20余次。此外,海口市检察院加大线上线下普法宣传教育,通过法治进校园、开设法律小讲堂等方式,形成对未成年人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保护,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李轩甫)

  编辑: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