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高价买来的“绿松石”竟是绿玻璃冒充 扬州市广陵区检察官:擦亮双眼 谨慎珠宝交易
2021-09-26 10:13:00  来源:扬州市广陵区检察院

啤酒瓶经能人巧匠的手制作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以假乱真的“绿宝石”……近日,扬州市广陵区检察院对一起诈骗案提起公诉,该案中的被告人李某就有类似的“手艺”,他将价格低廉的绿玻璃制成饰品,冒充绿松石高价卖出获利六千余元,最终被单处罚金一万元。

花钱购进“心头好” 没想却是着了道

市民小王对文玩饰品很感兴趣,加入了几个交流群。在群里看到合适的,就会购进一些“心头好”。

2020年2月,疫情期间在家的小王闲来无事,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位网友发布的产品信息。其中,一枚小小的绿松石戒面吸引了小王的注意。小王立即和卖家热聊了起来,因为绿松石色彩鲜艳、质地均匀,小王没多犹豫,立即花了1800元定购了这枚戒面。几天之后到货,小王对其爱不释手。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小王又分次从该卖家手中购入了几件绿松石配件。

到了3月底,小王便将这批绿松石饰品带至扬州某珠宝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结果却让小王大吃一惊,原来,这批所谓的绿松石饰品,材质都是玻璃。小王内心苦闷,立即找卖家质问,没想到不仅协商无果,对方还玩起了失踪。几千块钱没了说法,没办法,小王只好报警求助。

鬼迷心窍走捷径 低价绿玻璃高价卖

卖家李某和朋友一起开店做着绿松石生意,因身在产地,经常去收“毛石”,也就是挖出来未经处理的原石。之后,再通过打磨、抛光等工序,制成成品。

一天,他找到合伙人想拿点原石处理,对方交给他一枚“绿松石”,报价200元。李某一听,心里咯噔一下,“200元?按照行情价,这枚原石至少要1千块,2千都有可能,怎么会这么便宜呢?”再一打听,他明白了,原来,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绿松石,而是用绿玻璃冒充的。听合伙人说,自己也在卖这种绿玻璃制成的饰品,真假掺着卖。不仅生意好,也很少被人发现。“你就做点小饰品卖卖,不会有问题的。”合伙人劝说道。那段时间,正好李某的经济压力也比较大。掌握这个“财富密码”之后,他抱着侥幸心理,也开始以绿玻璃冒充绿松石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售卖。

2020年11月,经被害人小王报警,公安机关展开侦查并与李某取得联系。眼看着事情败露,李某主动从外地赶到扬州投案自首,将钱退给了小王,并对自己以绿玻璃冒充绿松石售卖对其他买家实施诈骗的行为供认不讳。

经审查,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李某先后4次将10块玻璃饰品冒充绿松石饰品,高价出售给被害人,骗得人民币共计6千余元。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李某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2021年4月,该案经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李某因犯诈骗罪被单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检察官说法】

消费者需擦亮双眼 谨慎进行珠宝交易

因绿松石艳丽而独特的色彩及美好的寓意受到大家的喜爱,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个市场,有的商家不仅用绿玻璃冒充绿松石,还有的用注胶、粉压、染色等方式制作假的绿松石,鱼目混珠欺骗消费者。

对此,检察官提醒喜爱购买珠宝的市民朋友,珠宝交易尽可能通过有品质保障的机构,尽量避免从来历不明的微商、网友等途径购买。同时,在交易过程中也要留个心眼,注意甄别“卖家秀”和“买家秀”之间可能存在的巨大悬殊,可以要求对方提供正规的鉴定证书,为交易“上把锁”。

  编辑:石艳